番瀉葉提取物
【產(chǎn)品名稱】:番瀉葉提取物
【英文名稱】:棕黃色或棕褐色粉末
【主要規(guī)格】:10:1 /20:1/30:1
【提取來源】: 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干燥小葉。
【檢測方法】:TLC
【產(chǎn)品外觀】:棕黃色或棕褐色粉末
番瀉是一種生長在印度,巴基斯坦,中國南部和其它眾多地方的灌木。其名稱是由阿拉伯語單詞“sena”衍生而來,并自9世紀(jì)以來便用于古印度和古希臘醫(yī)藥中。該灌木可長到大約兩英尺高,長著綠色的莖干,豆莢和黃色鏟狀外形的葉子。其互生葉為常綠,具四至五對披針狀或倒卵形的灰綠色脆弱小葉。花小,黃色,具五片具爪的不整齊花瓣。果實(shí)包裹于大約5cm長的長方型豆莢中。葉和豆莢或果實(shí)可作藥用。
狹葉番瀉呈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1.5~5cm,寬0.4~2cm,全緣,葉端急尖,葉基稍不對稱。狹葉番瀉為草本狀小灌木,高達(dá)1米。雙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小葉5~8對,具短柄;托葉卵狀披針形,長2~4毫米;小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,先端急尖,基部稍不對稱,無毛或幾無毛。總狀花序腋生,有花6~14朵;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,易落;萼片5,長卵形;花瓣5,倒卵形,黃色;雄蕊10,上部3枚小形,不育,中央4枚等長,下面3枚向下彎曲,花藥稍呈四方形,基部箭形,4室;雌蕊彎曲如鐮,子房具柄,被疏毛。葉面淺綠色,葉背灰綠色,微有毛茸,無壓紋,質(zhì)薄而脆。均以干燥、葉形狹尖、片大、完整、色綠、梗少、無泥砂者為佳,葉小、色黃、有梗、多破碎、有泥砂者為次。上表面黃綠色,下表面淺黃綠色,無毛或近無毛,葉脈稍隆起。革質(zhì)。氣微弱而特異,味微苦,稍有粘性。尖葉番瀉呈披針形或長卵形,略卷曲,葉端短尖或微凸,葉基不對稱,兩面均有細(xì)短毛茸。
狹葉番瀉葉主要含番瀉葉甙(sennoside)A、B、C、D,大黃酚葡萄糖甙,大黃素葡萄糖甙,大黃酸葡萄糖甙,蘆薈大黃素葡萄糖甙,大黃素-8-O-槐糖苷等蒽醌糖甙類。尖葉番瀉葉主要含番瀉甙A、B、C,大黃酚葡萄糖甙,大黃素葡萄糖甙,大黃酸葡萄糖甙,蘆薈大黃素葡萄糖甙,大黃素-8-O-葡萄糖吡喃糖苷等蒽醌糖甙類。